Neo"s shared items

2007/02/28

Second Life:吹响三维互联网革命的号角




Second Life:吹响三维互联网革命的号角(上)

本文发表于《新青年.权衡》2007年第2 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完全逼真的“虚拟世界”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非同寻常的变化正在发生

王瑞斌

在2006年,已经有三百万人生活在一个虚拟世界中:这里有逼真的海滩、阳光、草地和花鸟鱼虫,也有与真实世界一样的摩天大楼、工厂、学校、教堂、酒吧、 赌场和红灯区,还有真实世界中没有的恐龙岛、古巴比伦塔、火星游乐园等奇观异景。这个世界在网络上,它的名字叫Second Life。

上篇:虚拟世界:从想象到现实


Second Life构建的高度拟真体验,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互联网的想象

1992年,美国科幻小说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在其小说《雪崩》(Snow Crash)中描绘了一个“超自然的世界”(metaphysical universe)。在那里,有数百万人通过“化身”(avatars)或者“虚拟形象”生活在一起。他们在街上闲逛,在商店里买东西,在高级俱乐部尽情 狂欢。斯蒂芬森将这个世界称为“虚拟世界”(metaverse),它是一个比地球大1.6倍的黑色球体,有一条宽广的街道围绕着赤道。
这似乎仅仅是一种幻想,但十一年后,Second Life让它变成了现实。

非同寻常的变化正在发生

2003年7月21日,Linden Lab首发了Second Life。它以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所构建的高度拟真体验,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互联网的想象。


新进入Second Life的居民,必须为自己创建一个“化身”(avatar)。你可以在网站的指导下选择自己的性别、外形、甚至人种,还可以租赁土地,建造自己的房子,并走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在Second Life 中,你可以购买虚拟服装,可以开虚拟飞机,可以购物、存钱、工作,可以恋爱、结婚、做生意,甚至可以在指定区域享受虚拟的性放纵。总之,一切活动场景和过程都在模仿现实生活。


创立3年来,Second Life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到2006年12月,Second Life 已经有[]300万名注册用户,而且以每月20万名用户的速度增长,访问用户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9%。在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在网民中迅速流行开来的同时,Second Life在2006年也成功吸引了全[]世界主流媒体的热捧,CNN、路透社、《商业周刊》、《连线》、《经济学人》均以显著的篇幅对Second Life进行了追踪报道。显然人们已经发现:一个完全逼真的“虚拟世界”(metaverse)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一种非同寻常的变化正在发生。

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温床


毫无疑问,Second Life是一件新奇的事物。在IBM总裁萨姆·帕米萨诺(Sam Palmisano)看来,Second Life就是下一个Google、Yahoo或者下一个Myspace、Youtube。


Second Life为网络用户提供了创造价值的巨大平台。它是28岁的年轻企业家Philip Rosedal的产物,由Rosedale位于旧金山的公司 Linden Lab运营。Linden Lab向新居民“出租”土地(一开始仅仅是64英亩,现在超过2万英亩),而且发行自己的虚拟货币 ——Linden dollars,这种货币在其官方货币交换平台LindeX上可以自由买卖,也可以兑换成真实货币(兑换比率是250 Linden元兑换1美元),根据通常的供需原理开展交易。


除了出租土地和发行虚拟货币外,Second Life几乎不干涉居民的任何活动。居民可以在租来的土地上建造他们想要的房子,用Second Life的软件工具建造他们自己的夜总会、飞机、快艇,对于自己创造的虚拟物品,用户拥有产权。他们可以自己享用或者以谈好的价钱将这些东西卖给其他成员。这种激励使得目前的Second Life每月都创造出1千万件物品,23万件被自由买卖。


35岁的英格兰工人米德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用Second Life的工具创建了一个跳舞球,当一对男女“化身”(avatar)在一起的时候,点击一下这个跳舞球,就可以拥抱在一起跳上一曲。很快这个跳舞球就在Second Life中流行开来,他每天可以卖掉300个左右,一个约300 L元(Linden dollars的简写),约合1美金/个。凭借出售跳舞球,他每周都可获得1900美金左右的收入。


专门分析虚拟世界的作家兼顾问伦·雷诺斯相信,上述现象正是Second Life的力量所在——它将几乎无限的创造力与产权结合在了一起,认为它是一个“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的温床” 。而Linden Lab则认为Second Life是一个“创新和创业的虚拟孵化器”,它“将经济要素整合在一起,给予冒险、创新和技术恰如其分的回报。”用Rosedale的话说:“Second Life就是一个eBay,只不过不出售有形的货物。Second Life消除了精神产品生产的中心化,如果样品研究和理念生产以及市场检验的成本被简化为零,伴随而来的变化将会不可思议。”

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


Second Life创建了一个巨大的虚拟市场,带来无穷的商业机会,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新人慕名而来加入到它的淘金生涯中。Second Life的日交易金额已达到45.5万美金等值的虚拟货币,每个月为虚拟世界里的产品和服务花费货真价实的700万美元。


2006年5月,德国女华侨艾林.格雷夫(Ailin Graef)登上了美国《商业周刊》的封面,这是全球第一个依靠在虚拟世界投资而成为百万富翁的人。她在Second Life中的化身是钟安社(音译,Anshe Chung),自2004年加入Second Life以来,她已经建立了庞大的虚拟地产王国,名下的资产包括36平方公里的虚拟土地、几家虚拟商铺以及其他几家虚拟公司的股份。通过虚拟地产生意,她 赚取了3亿L元,按照虚拟货币与美元的比值换算,资产已达到110万美元(约855万人民币)。她是最具知名度的发迹于虚拟世界的真实人物,被 《Bussiness 2.0》称为虚拟世界的洛克菲勒。


钟安社只是一个典型代表,有成千上万的Second Life居民从他们的虚拟生意上赚到了钱——他们出售虚拟房产、虚拟服装、虚拟珠宝、甚至是性。根据Linden Lab的说法,在Second Life的商业圈中,每年至少有3000家企业赚到了2万美元甚至更多的钱。


可口可乐、阿迪达斯、微软、英特尔等跨国公司也纷纷入驻Second Life。思科在Second Life上建立了“虚拟总部”(virtual headquarters);丰田甚至在Second Life出售其虚拟汽车;加拿大的电信公司Telus在Second Life开设了手机专卖店,开业几天就卖出了百余部“电话”;拥有圣·瑞吉斯(St.Regis)、至尊金选(The Luxury Collection)、喜来登(Sheraton)等知名品牌的喜达屋(Starwood)饭店集团,甚至将其酒店也搬到了Second Life上;美国银行业巨人富国银行(Wells Fargo)则在Second Life中建造了以自己品牌命名的小岛。这些企业一致认为,Second Life的三维拟真和良好的互动性使其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营销途径,在品牌塑造和加强在年轻网民中的影响力方面不可小觑。


从虚拟产品的自由交易到货币的自由流通,再到与现实货币的兑换,Second Life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经济体系,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已经达到了等值6400万美元。Rosedale和Linden Lab也被《连线》称为虚拟世界的格林斯潘和美联储。

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大部分Web 2.0 公司试图以“用户创造内容”为核心,聚集用户来招揽广告。而Second Life却以“用户创造内容”为核心,开创了一种新的盈利方式。Linden Lab的做法并不是销售广告,而是依靠虚拟财产获取实际收益。当传统的广告载体开始失去眼球的时候,Second Life的经济收入却呈现15% 的增长。虽然作为一个私人控股公司,Linden Lab 没有对外披露其确切收益,但Rosedale说公司已经在盈利。


在诸多Web 2.0 为商业模式苦恼之时,这完全称得上是一个奇迹。因此Second Life成为硅谷的新宠,获得了包括亚马逊创始人Jeff Bezos、美国风险投资集团、Omidyar网络和美洲豹投资集团等多家知名投资者的风险投资,此外有消息表明,SUN也要向Second Life投资大笔风险资金。

Second Life:吹响三维互联网革命的号角(下)

下篇:虚拟社会: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Second Life不仅仅是一款游戏,它甚至可能加速人类社会的进化

“我们不是在制作一款游戏,而是在建造一个新的国家。” 在接受《连线》杂志的采访时,Second Life的创始人Philip Rosedal骄傲地说。
他说的是真的!在2003年Linden Lab首发Second Life之后,不少人认为它只是一款风格类似于《模拟人生》(the Sims Online)的MMORPG(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 。事实证明,这种说法并不准确。Second Life不仅仅是一款游戏,某种程度上它甚至可能加速人类社会的进化。

Second Life与MMORPG游戏的区别


MMORPG游戏是一个预定主题的幻想世界,《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便是一个典型代表。MMORPG游戏构造的虚拟世界,多是古代神话和幻想文学作品的现代网络互动版本。它使玩家遁入自己的幻想中,伙同他人去捕杀怪兽,本质上与现实世界没有关联。Second Life则要人们来扩展“现实”,这也是Philip Rosedale创建它的初衷。


MMORPG游戏为玩家提供了预先内置的场景和工具,需要玩家购买。Second Life 却只为居民提供 “原始”的基本虚拟要素。利用它们,居民可以在一无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居民对其创造的虚拟财产拥有产权,由创造者决定他们的产品是否可以被复制、修改或者转手。


另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人性化。“网络世界是虚拟的,但玩家都是活生生的”,当被问到MMORPG游戏最缺少什么时,索尼在线的虚拟世界游戏顾问Richard Bartle这样回答。他进一步解释:“玩家之间的关系不应该也被当作虚拟的事物对待。” Second Life则从设计起始,就着眼于提供更深层次的参与性和交往性。Rosedale并不把Second Life 看作MMORPG游戏,而是将其视之为类似MySpace的社区平台。


Second Life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公共虚拟现实空间,在这个空间上最终显现出来的是Second Life与MMORPGs的核心差异:MMORPGs的核心是完成特定的游戏目标,而Second Life的核心则是“用户创造内容”。这正是 Web 2.0的根本趋势。


其他社会性网络通过互联网浏览器分享图片和文字, Second Life则通过客户端软件和虚拟现实空间实现这一点。“这是对个性的赞美” ,曾于1987年率先提出“虚拟现实”(Virtue reality)这一概念的Jaron Lanier这样称赞。他认为“创造行为就是社交行为”,Second Life正是依靠这一点将人们联系到一起。这也说明Second Life是一个Web 2.0的最好例证。

虚拟社会正在形成


由于取消了预定的目的,将创造权和虚拟物权赋予用户,Second Life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空间。除了许多国际企业入驻之外,各种机构、社团甚至政府部门,也纷纷登陆Second Life。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与Aimee Weber工作室一起,在 Second Life中推出了三维实时天气预报。伦敦猎头机构Greene & Heaton在Second Life上开办office,开展猎取人才的活动。大学也纷纷抛弃以网站为界面的在线教育,走入了Second Life的3D课堂,哈佛大学甚至将MBA教育都放到了Second Life上。


媒体也纷纷登陆Second Life,德国出版商 Axel Springer创办了Second Life上第一份社会新闻报纸,发布有关虚拟世界流行口味的新闻。英国私人中介公司Rivers Run Red,在Second Life推出了电视网络VirtualLife.tv,它将BBC、CBS的节目集成起来,为Second Life的居民提供电视服务,预计到2007年底,VirtualLife的频道数将达到100个。甚至连路透社也高调宣布进驻Second Life,路透集团在Second Life上建立了一个新闻机构,开始为Second Life的会员以文本、照片和视频的形式发布来自外面世界的新闻,而真实世界的读者也可以通过访问路透社新设立的网站来了解Second Life中的新闻事件。


慈善事业也在Second Life上热火朝天地展开,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白血病和淋巴腺癌协会(Leukemia & Lymphoma Society)纷纷在Second Life上建立分会。在Second Life上举办的慈善募捐活动中,美国癌症协会筹集了38000美元的善款,参与捐款的人数超过了1000人。


甚至连政治活动也在Second Life上展开,意将作为民主党提名人参加2008年总统竞选的前弗吉尼亚州长Mark Warner,就在 Second Life召开了记者招待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和社会组织,正在构成一个和现实世界一样的虚拟社会。

不可扭转的趋势


过去5年里,在网络上出现的虚拟世界,并非仅有Second Life一家,其他的例子还有Habbo Hotel 和Entropia Universe。这些虚拟社区,被Indiana 大学教授Edward Castronova在其著作中统称为“虚构世界”(synthetic worlds)。


在其同名著作中,Edward Castronova讨论了这些虚拟社区越来越强劲的增长趋势。他认为虚拟社区正以“摩尔定律”的速度扩张,而且结构日益复杂。Castronova断言:人类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移民”,是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


“尼奥,你做过这样的梦吗,你坚信不移的东西都是真的吗?你能从梦中醒来吗?你能分辨出梦境与现实世界的区别吗?”在电影《黑客帝国》中,发现现实世界实 际上是由名为“矩阵”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的网络黑客尼奥这样问自己。这已经不仅仅是电影的虚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虚拟世界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人 们越来越相信这些世界是真实的。研究机构PEW的一项研究报告预言:“2020年,人们在虚拟社区进行创造花费的时间,将超过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工作的时 间。”


“这是一种颠覆”,Linden Lab的董事会主席,曾在个人计算机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明了 Lotus 表格的 Mitch Kapor这样说。他认为,Second Life的重要性可以与PC和互联网媲美,它开创了某种“离奇”的东西,正在进入并重塑主流社会。他相信Second Life最终会取代“桌面计算”和其他“二维用户界面”,成为一个“创新和实验的温室”,甚至可能“加速人类的社会进化”。


潜在的三维互联网(Web3D)浏览器


Second Life 还是一个相当小的虚拟世界,但它所做的却是对于互联网的重新定义——在一个三维空间之中,构建虚拟的线上世界,将人类生活的各种场景、细节和体验完全复制到互联网上。


按照Rosedale野心勃勃的计划, Second Life将成为一个潜在的三维网络浏览器,成为登陆未来互联网的窗口。这意味着从Second Life开始,人们将进入一个与当今二维互联网迥然不同的三维互联网世界,人们将不再只是通过简单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在一个二维平面上交流,而是 在一个与我们现实世界完全相似的三维空间中生活。现在的二维平面互联网将被更具深度、更强交互性、更拟真的三维互联网所取代。Second Life 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重大变革。


“数字化生存所以能让我们的未来不同于现在,完全是因为它容易进入、具备流动性以及引发变迁的能力。” 1994年,大名鼎鼎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如是说。在其名著《数字化生存》末尾,他设想了未来数字化生存的图景——“后信息时代将消除地理的限制,就好像‘超文本’挣脱了印刷篇幅的限制一样。数字化的生活将越来越不需要仰赖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现在甚至连传送‘地点’都开始有了实现的可能。”


从某种意义上讲,Second Life正在逐步实现尼葛洛庞帝的预言:“假如我从波士顿起居室的电子窗口(电脑屏幕)一眼望出去,能看到阿尔卑斯山(A1ps),听到牛铃声声,闻到(数字化的)夏日牛粪味儿,那么在某种意义上我几乎已经身在瑞士了。” 尼葛洛庞帝所描述的这一切,不正是我们进入三维互联网时代之后的确切情形吗?

Second Life:吹响三维互联网革命的号角(后记)

后记:三维互联网革命正在到来

作为硅谷宠儿的Second Life,吹响了三维互联网革命的号角

我们正处于激动人心的三维互联网革命(Web3D)的前夜,人们普遍相信互联网正处于由2-D环境向3-D构成变革的转折点。或许,Web2.0只是一次简单的应用层面的革命,三维互联网才是更深刻意义上的互联网革命。


以英特尔酷睿双核处理器为核心的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飞速升级和宽带互联网的普及,为这场革命做了物理层面的铺垫;互联网虚拟现实(Network VR)技术,特别是Panorama 技术 和VRML 三维技术的成熟,为这场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持;Wed3D协会(前身是VRML协会)于2001年8月提出的新一代互联网3D图形标准——X3D(X3D的含义是可扩展的 3D),为3D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革命前景;Adobe、Macromedia、cult3D 、viwepoint等全球主要网页开发工具供应商在X3D基本框架下开发出的三维建模与Wed3D图形制作工具,则为这场革命提供了相应的软件支持。

IBM、戴尔、索尼等IT业巨头,纷纷把3D技术包括在它们的互联网发展战略中,开始了面向三维互联网转型的战略准备。特别是IBM,2006年11月中旬,IBM正式对外宣布了名为Innovation Jam的计划,表示“IBM希望互联网从传统的2D时代进入到3D时代” 。IBM将为该计划斥资1亿美元,最终目的是帮助用户创造一个3D网络世界,将商务、政府、教育以及信息服务无缝连接起来,以全新的3D视角取代传统的平面视图网络模式。


Google也早已向三维互联网大举进军,有一个3D网络产品Google Earth,通过它可以看到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立体卫星图片。2006年4月底,Google又发布了一个 3-D 建模程序SketchUp,希望程序员用这个工具在Google Earth上建设 3-D 图层,甚至发布了一个名叫3-D Warehouse的网站,让人们来发布用 Sketch Up建设的样图。以Google Earth、SketchUp、3-D Warehouse为基础,Google完全可以利用“用户创造内容”的力量,创建起一个类似于Second Life的三维虚拟世界。


尽管Google目前还没有创建虚拟化身(avatars)的功能,但观察家认为,这是Google迟早要迈出的一步。未来学家Jerry Paffendorf甚至认为:“在今年年底,人们就会用 Google Earth 建立起一个虚拟社会。”


当IBM、Google这样左右互联网方向的巨人也纷纷加入到这场重大变革中时,互联网从二维向三维转变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作为硅谷宠儿的Second Life,只是第一个暴露在公众和媒体面前,吹响了这场重大革命的号角。


诚然,在伟大革命的号角声吹响之时,我们也面临着诸多的隐忧和现实问题:“虚构世界”对“真实世界”已经造成了越来越强烈的冲击和影响;虚拟产权、虚拟税收等都已经成为真实世界的现实难题;发生在三维虚拟世界里的虚拟性交易(一些年轻女性声称自己登陆Second Life的公开目的是“能够遇到某人谈恋爱”,但当有人提出性要求时,她们即提出相关费用要求——L$1,200,以真实货币度量大约是5美元),也让Second Life等虚拟社区面临着强大的法律和道德压力。


虽然这些隐忧和现实问题让三维互联网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革命任何人都无法阻挡。从Second Life开始,人们会进入一个与真实世界毫无二致的虚拟世界新时代吗?

能够提供答案的,只有未来。


2007/02/25

一个美国工程师眼中的风险投资家(转载)

一个美国工程师眼中的风险投资家(转载)

via 老冒的blog by 老冒 on Feb 24, 2007
看到这篇文章比较认同其中的看法, 如今VC在中国有些被捧得太高了,其实VC只是一种做生意的方式,和任何其它的方式一样都有利弊好坏,其中的人亦都有优秀的和平庸的。 美国VC存在太久了,所以普遍对VC的看法要更全面和客观一些。

发信人: NEWUPMAN (upman), 信区: StartUp
标 题: Re: 关于风险投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7 02:33:59 2007)

VC系列:一个工程师眼中的风险投资家

本文作者Nick Tredennick是一名美国工程师,他与VC打过十多年的交道,爱恨情仇,
皆体现于文中······


我第一次跟风险投资家(VC,venturecapitalist)打交道是在1987年,当时对他们的
印象不是很好,但在跟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却发现了创业公司暴露出的很多普遍性问题
。自那之后,我参与创办了30多家公司,做过创始人、顾问、工程师、管理人员以及董
事,那比过去仅仅充当“媒人”(为做技术的工程师与有钱的风险投资家结成“姻缘”
而“穿针引线”)要复杂多了,在从事这个行当的过程中我自然也形成了一些观点和看
法。

现在,很多书和文章都在称赞甚至歌颂VC,但我在这里想从一个工程师的角度谈谈对VC
的认识,或许这篇文章看起来有些诽谤VC的意味,但我并不是故意戴上有色眼镜去评判
他们的,我只是客观地描述自己的感受,我也并没有试图去改变人类的本性而希望他们
改变自己的风格和原则。

实际上,工程师是属于弱势群体的,VC知道如何对付工程师,但工程师并不知道如何对
付VC,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VC就是利用这种优势“欺负”工程师的,他们的目标
是将风险基金投资者和自己的回报最大化,而不考虑工程师的利益。但工程师也有自己
的强项,他们是解决技术问题的高手,如果在此基础上再了解一些操作风险投资的知识
,他们就可以得到相对公正一些的待遇,但我不会在这里提供详细的办法,那些内容足
够写一本书了,我在本文中只是想唤醒工程师,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尴尬地位。


看清VC的本质

VC是联系富有的投资者和技术人员的桥梁,一般情况下,工程师在创业初期都需要求助
于VC,那是吸引投资最直接、快速的办法。别的选择当然也有,例如,你可以依靠自己
原来的积蓄,但你很可能没那么多的钱;你也可以找朋友或家人集资,但那是以友谊和
亲情为风险的;你也可以寻找“天使投资人”,但那可能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时间成本
相当高。

VC相互之间联系很密切,他们有自己的交际圈子,并且还比较封闭,事实上,如果没有
私人推荐或介绍你是很难受到VC青睐的,希望VC从成千上万份商业计划书中看中自己的
想法是很天真和幼稚的。


VC不会签署保密协议

如果你认为VC非常守信用、不会泄露你的任何秘密,那你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傻瓜,告
诉你吧,VC绝对不会跟你签署任何保密协议,在跟你打交道的过程中VC始终处于有利的
地位,他们可能很喜欢你的创意,但却想资助别的人去做。我至少有两个朋友在跟VC接
触的过程中受到了欺骗,VC跟他们谈崩之后拿着他们的创意资助了别人。

第一个例子是明显的剽窃行为,我的朋友约翰起草的商业计划书中很多内容竟然被复制
到了VC资助的另一份计划中,约翰起诉了那家风险投资公司,最后赢了官司,获得了一
些补偿和精神胜利,但却彻底失去了生意,而剽窃了约翰创意的那家创业公司后来上市
了,融到了一大笔资金,给VC赚了很多钱。约翰的遭遇还不算很糟糕,更多的情况是,
企业家根本就没有时间和足够的证据去起诉VC,只能眼睁睁看着人家拿自己的东西去赚
钱。另一个朋友彼特也被VC坑了一次,他跟几家风险投资公司打交道时,有一个VC多次
派专家到彼特的公司考察技术情况,彼特从另外VC处获得投资之后却发现,那家投资公
司让他们自己的专家推出了同样创意的项目。


VC喜欢跟风

现在的电子科技产业越来越像时装和玩具业,时尚成了非常巨大的驱动力,各种各样的
新编程语言、设计技术层出不穷,就连高科技公司赚钱的商业模式也曾经一度走时尚路
线。其实,VC是最疯狂的时尚追星族,什么热门他们就追什么。如果一家大名鼎鼎的风
险投资基金投资开发一种可配置的电子织布机,那么别的VC也会跟着投钱。VC喜欢随大
溜,某个领域要么就是得到很多投资,要么就是得不到任何投资。如果你很擅长在时尚
的潮流中轻舞飞扬,那么得到VC投资的机会就非常大,但如果你的创意过于新颖而显得
太与众不同,那你得到投资的难度就非常之大。


VC不懂技术

一般来说,VC并不懂技术,尽管有的还是学工程毕业的。拥有工程学位只是一个起点,
如果你设计并制造某种产品,你就会成为工程师,如果你从事职业方面的工作,你就可
以成为一名管理人员或风险投资家。硅谷的VC技术背景是最好的,你的公司离技术产业
中心越远,投资者就越不注重技术含量,他们是以钱为中心的。

如果VC看不懂你新奇的创意,那么他们就会抛弃你,他们主要关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
如跟技术不太相关的营销策略和增长预期等。


专家不专

如果VC对你的创意很感兴趣,他们至少会派一名“专家”对你的项目进行评估,别以为
这些“专家”很牛,其实他们并不了解前沿的技术细节。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创业公司,该公司对设计防火墙有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想法:使用可编
程逻辑器件实现,以线速度工作。线速度就意味着没有缓冲,不需要对数据进行存储,
所以就没有必要使用微处理器和IP地址,安装简单,管理也简单,但这跟专家们以前见
过的防火墙实现机理太不一样了,即使可编程逻辑器件公司也不懂这是怎么工作的,在
他们看来,不用微处理器和IP地址去设计防火墙就如同制造没有引擎的汽车一样荒唐。
很显然,这家公司没有得到投资,创始人不得不回大公司工作去了,这个结果对谁都不
好,产业界少了一项创新,技术进步也被耽误了。


VC不承担风险

VC被翻译成“风险投资(家)”,所以一般人都认为VC在投资时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但
实际上他们并没有什么风险可承担。VC创建投资基金主要是为富人管理钱,出于对投资
者负责的基本原则,他们做投资决定时也都非常谨慎,几近于胆小般的保守,一家大型
投资基金在对一个项目做大额投资时,必须确保它的创意非常之好,并且有过成功的先
例。一般来说,VC很注重以前的历史记录,他们喜欢那些赚过大钱的团队或创意,这就
如同好莱坞宁愿制作一些成功影片的续集也不拍摄新的原创电影。

VC创建投资基金之后,对出钱的投资者收取管理费以及“分成”,分成一般是投资获利
的20-30%,这就决定了VC从事的是几乎稳赚不赔的买卖。投资基金一般会投资好多个不
同领域的公司,所以风险也被分散了很多,有时VC还是创业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可以从
投资的公司中获得股票期权,这样一算,VC基本上没有任何风险。

有钱的投资者倒是承担了一些风险,虽然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结构风险可以降低很多,
但毕竟还没有完全消除。真正承担最大风险的是那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工程师,他们为
公司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脑力劳动甚至感情,成功了,VC得大头,失败了,自己几年的
心血就会付之东流。


VC出手很阔绰

假如你的公司需要很多钱,比方说是1亿美元,那么你比具有同等回报率只需要100万美
元的公司获得投资的机会就大,因为那些管理几十亿美元资金的投资基金比较喜欢大项
目,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和人手去管理成百上千个100万美元的小项目,甚至连500万的
项目他们都不屑于做。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你只需要几百万美元,得到投资的机会就
比较小。 (海归论坛 www.haiguinet.com)

串通一气的VC

对于项目的评估和定价,VC们会经常互相通风透气,他们经常搞聚会,讨论一些侯选公
司的投资以及定价,定价主要涉及股票总股本数和价格,这些都会在VC给创业公司的“
条款单”中表明。VC遵循自动优化的原理,他们不会在某一产业的特定领域投资六七家
公司,一般只会将投资目标个数限定在两三个之内,一方面防止自己的利益集团互相竞
争,另一方面要确保个别企业取得成功。这样做当然有很多负面影响,最大的一点就是
限制竞争从而限制了创新活动,减缓了技术进步。

而我们知道,在自然界,充满竞争的环境可以培育更健康、更有活力的生物体,对于当
前的高科技产业来说,竞争也是非常有益的“基因突变”,竞争减少只会造成死气沉沉
的局面。例如,在硬盘领域,在41家公司在争夺市场份额,硬盘在技术方面取得的进步
非常明显,相比较而言,只有三家主要制造商竞争的软盘领域几乎是停滞的。我倒并没
有谈论市场大小或市场机会(硬盘业务相比于软盘业务),我只是在说竞争和创新速度
之间的关系。 (海归论坛 www.haiguinet.com)

VC不会明确说不

如果VC对你确实感兴趣,请放心,它肯定会给你打电话的,最后还会给你一张支票,但
如果它对你不怎么感兴趣,你就不会得到答复。长时间的沉默就意味着拒绝,VC很狡诈
的,他们不会明确对你说“不”,那样就相当于鼓励你再到别的地方找钱,对VC来说自
然不好,他们最希望的就是你一直在吊在一棵树上。VC有时还抱着“等着瞧”的态度,
因为时尚是经常改变的,技术人员也会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产品,或许下一年你的提案会
更好一些。此外,VC还想从你那里得到更多的启示,将创新的思想添加到其他创业公司
的计划中去。

如果VC知道你还有其他选择,他们往往会这样欺骗你:“我很想跟你做这笔交易,但我
需要一些时间再找些合伙人来。”“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以便于得到专家的意见。”“
我们非常希望对你投资,但现在我们正在清算一个5亿美元的基金,那会占据我们所有
的时间。”“过几天我给你打电话吧。”

而一旦你没有别的选择之后,他们就掌握了操纵你的主导权。

VC收养的“宠物”

在VC眼中,“宠物”就是“派驻到创业公司的执行管理人员”。很多风险投资公司都储
备有大量的管理人员,即使没活干的时候一个月也可以拿到一两万美元,这个数字对一
般的工程师来说还是相当高的,但只够他们这种人在圈子应付饭局用。“宠物”在管理
创业公司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平时主要是做顾问。当VC准备向你的公司投资时,他们
的“宠物”会详细盘问你公司管理团队的经验,不用担心你的团队不够好,VC会再给你
配备必要的人员的,他们会给你派一个新的CEO,把你们原来创业的那帮哥们全换掉。

你的创意,你的工作,他们的公司

一般来说,VC派来的CEO会得到10%的股份,指派的董事会成员每人也会有1%的股份,整
个公司技术团队最多只能得到15%的股份,剩下的全归风险投资公司,以后再追加投资
时公司技术团队的股份还会被进一步稀释。VC控制着创业公司的董事会,他们可能一个
月或一个季度到公司参观一次,听公司管理人员做报告,发布指示,提供建议,以及收
走一些个人股票期权(唯一可能例外的是CTO和主管技术的副总裁)。总之,VC控制你
的公司,你和其他的工程师只有干活的份儿。

我曾认识一家公司,它在一年前得到了一笔估值不错的投资,该公司当年业务增长迅猛
,开发出了新的产品,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的目标,同时也按照计划花掉了所有的钱。
它后来又需要钱的时候,投资环境已经变了,去年的主要投资者不愿再对该公司股票进
行“定价”,也不愿“率先”做下一轮投资。“定价”是对股票价格和公司价值进行评
估,如果把公司看成是一个馅饼,就相当于把它分成很多个小片(股票),一个投资者
“率先”对下一轮中的一大块股份给出价格,其他投资者也跟着他出价,到头来,工程
师只是VC手中的玩具。最后的结果是,在后一轮投资时这家公司价值评估只有去年的三
分之一。

后来投资者又准备撤资,于是要求对前一轮投资重新谈判,他们说,“鉴于这一轮估值
比较低,我们觉得上一轮估值偏高了,所以我们希望得到更多的股份以弥补上一次投资
时的损失。”假如是企业家做假了,那么对上一轮投资进行重新谈判是合理的,但问题
是,他们执行得很良好,不过,VC可不管这些,他们想反悔的时候就可以收回以前的承
诺。

再想想另一种情况吧,假如工程师处于有利的地位,VC就会经常这样说,“考虑到市场
发展状况,你的创意显然比我们刚开始预想的更有价值,所以我们觉得应该将上次投资
所得的股份返还一半给你们。”

但可惜,这种情况根本不存在,所以,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企业家属于弱
势群

工程师是价值的创造者

VC善长玩资本游戏,但不懂技术,企业家懂技术,但没有钱,每个创业公司的技术都有
自己的特色,但资本知识却适用于所有的创业企业。VC并不关心某项技术,他们捕捉机
会只是为了赚钱,所以VC运做资本时往往并不注重有价值的技术,例如,一年前VC发了
疯般地抢着给互联网公司投钱,但今年他们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使你能制造出星球
大战的运输机,他们也可能对你没有兴趣。

这不是技术或个人问题,而是金融问题,在VC看来,工程师以及他们的创意只不过是商
品而已。风险投资公司可以压榨技术团队,因为他们能,而VC觉得那样做是在履行其为
自己和基金投资者创造最大利益的责任。

但实际上,工程师不是商品,减少工程师的股票份额可能适得其反:他们士气受挫,生
产力就会受到损害,最后他们走人,公司完蛋。

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电子产业革命是工程师而不是管理人员所创造的,VC可能很不
欣赏这一点。摩尔定律和技术天才的智慧是电子革命的驱动力,对产品需求的巨大市场
则积累了足够的动能,这股力量使如此之强大,以至于管理人员的决策根本无法影响电
子革命前进的步伐。

说到底,一句话:工程师是财富的创造者,VC只是受益者。

解决之道

创造未来的工程师应该得到公正的待遇,但现在他们却还没有,要改变这种状况,我有
三个建议:

首先,富有的工程师应该考虑投资创业公司,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自己应得的股份。你不
一定非要像盖茨那么富有才行,只要有100万美元以上的净资本,或者收入能达到最低
限制,就可以成为“资格投资者”而参加创业公司的前期投资。现在,百万富翁俱乐部
的会员越来越多,很多工程师都挤身其中了。

如果你是一名资格投资者,最好做创业公司的的天使投资人,对其提供种子资金或做前
几轮投资,但要把握自己的投资力度,如果你赔不起太多的钱,就少投一些,因为早期
投资的风险是很大的。创业公司需要你的钱,更需要你宝贵的建议。资本充裕,创业公
司增多,技术进步就会加快,创造的财富也就会相应地增加。创造的财富并不仅仅指赚
钱,同时也反映在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上,当然,那是题外话。

第二,工程师应该联合起来结成风险基金。创业公司需要很多天使投资,更需要组织良
好的天使投资基金。我很希望看到工程师运做几十个1亿美元规模的风险投资基金,他
们主要在种子期和下一轮(A轮)进行投资,提供原始资金和建议,并接受专业财务人
员的指导,他们将代表一股区别于传统风险投资公司的新生力量。

第三条建议是,我非常希望看到一家工程师运做的公共风险投资公司,它向公众出售股
份以募集资金,然后把募集来的钱用于投资创业企业,并不一定只有钱人才能玩投资,
只要购买股票,任何人都可以投资创业企业,这样的公司更了解技术和工程师的需要,
投资效果也会更好。